党的十九大精神

作者: 时间:2018-10-30 点击数:

一、大会昭示了党和国家新时代的新使命,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发展的前进方向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党的十九大主题,核心概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概念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关键性概念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从党的十二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已经被确定为党的伟大事业,之后的历次党代会都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炼大会的主题,依据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提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和任务。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新时代”目标进军,即向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党的十九大面临的现实历史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就是中国共产党和党员的初心。大会主题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提醒全党,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二、对党所处的历史方位作出了新判断,基本方略出现重大战略性调整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的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这个“新时代”,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时代,是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的时代,是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基础上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时代,是不断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实现民族复兴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心、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党中央对我国发展所处历史方位作出的新判断。历史方位的新变化,对我们党在新时代新环境下治国理政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依据这个历史方位的新判断,十九大制定了14条基本方略,覆盖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方方面面,准确、全面反映了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现实性和前瞻性。

三、对党的创新理论作出了新概括,实现了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新概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十九大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和历史性贡献,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但对这一思想的形成发挥作用最大、贡献最大的是习近平同志。因此,党的十九大决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以体现,最恰当不过。

党的十九大明确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长期指导地位,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最鲜活的行动指南,实现了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旺盛生命力。在当今中国,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四、对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新表述,党和国家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这个新表述,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表述的变化是基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发展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的现实而作出的。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现实表现在于: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已不再仅仅是一般性的温饱和基本公共文化需求的满足,而是质量更高、层次更高的“美好生活需要”。这种“美好生活需要”在物质生活方面表现为更富足、更高质量、更高品位、更环保、更安全等方面;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表现为更高层次、更有品味、更能体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价值实现等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还会在其他方面的需要尤其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权利权益追求也日益强烈,社会道德责任意识与日俱增。这些需要,是一种高层次的、多元化的、完美性的需要。

社会主要矛盾的这种新变化,给我们党和国家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机遇在于我国的快速发展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续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具备了向更高目标奋进的有利条件。但挑战依然严峻。复杂的世情国情党情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现实,给新时代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着力解决城乡、区域、收入分配、基层民主建设等方面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聚力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才能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

五、对新时代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战略安排,民族复兴的蓝图更加清晰绚丽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梦寐以求的伟大理想。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从党的十三大开始的历次党代会都作出重大的战略安排、不断推进,使“两个一百年”目标日益清晰、日益接近。党的十九大又对“两个一百年”目标作出了新的调整与定位,将“两个百年目标”分解为三个具体目标、两个阶段、两步走的战略安排。“三个具体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个阶段”即把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分成“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两个阶段;“两步走”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后,用15年时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用15年时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这个战略安排,不仅体现了“一张蓝图干到底”的精神,更确保“两个百年目标”的战略部署能够转化为落实的具体任务书、时间表和线路图。

六、对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作出新部署,“四个伟大”形成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支撑

为了实现党的历史使命,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后逐步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又作出了新的部署,即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础上,提出了“四个伟大”的战略部署。

习近平同志指出,进入新时代,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伟大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敢于坚持真理,敢于与一切敌人作斗争、与一切困难作斗争、与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精神的展现;伟大工程,就是要深刻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站准历史方位,牢记使命,砥砺奋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党建设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伟大事业,就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新时代,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伟大梦想,就是要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四个伟大”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就把新时代党的工作总任务和发展战略作出了明确的部署。“四个伟大”构成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工作的系统工程,同时也形成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支撑。


南阳理工学院教学评估与质量监控中心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长江路80号电话:0377-83862586  邮编:473004